国家药监局新规:细胞与基因疗法上市进程踏上‘高速路’
2025-07-24
6月10日,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(CDE)发布《先进治疗药品的范围、归类和释义(征求意见稿)》。这是我国首次在官方层面对细胞治疗药品(CTMPs)、基因治疗药品(GTMPs)等先进治疗药品(ATMP)进行明确定义、科学归类和系统阐释。此举标志着我国对CGT领域的监管正式迈入精准化、规范化的新时代,为产业爆发性增长扫清关键障碍。
一、 破局:精准监管呼之欲出
近年来,干细胞疗法、基因治疗、CAR-T细胞疗法等革命性技术突飞猛进,在攻克癌症、罕见遗传病等顽疾上展现出巨大潜力,国内相关产品研发与国际日渐“并跑”。然而,监管标准的模糊性长期困扰行业:审批路径不明、注册类别不清,企业在安全性、有效性及质量控制方面面临诸多不确定性,患者翘首以盼的新疗法也受阻于上市瓶颈。
为此,CDE牵头起草该征求意见稿,旨在实现多重突破:
厘清边界:严格定义ATMP范围,消除监管灰色地带;
精准施策:实施分级分类监管,提升审评效率与科学性;
国际接轨:对标EMA(欧)、FDA(美)等国际先进体系,便利国际合作;
提速惠民:加速创新药物上市,满足患者迫切的临床需求。
二、 立规:三大类别确立“新身份”
新政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先进治疗药品(ATMP)明确划分为三大核心类别:
细胞治疗药品(CTMPs):涵盖干细胞、NK细胞、TIL细胞等,无论是否经过体外基因修饰(如CAR-T、CAR-NK)。核心在于利用细胞本身,通过再生修复、替代或免疫调节发挥作用。
基因治疗药品(GTMPs):利用病毒(如rAAV)、非病毒载体或核酸分子(如mRNA、CRISPR基因编辑工具)在体内调节基因序列或表达。
其他先进治疗药品:为未来创新预留空间,包括组织工程产品、人造组织、外泌体药物等。
值得瞩目的科学决策:政策将CAR-T细胞疗法明确归类为“体外基因修饰的细胞治疗药品”,而非部分国际做法中的基因治疗药品类别。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监管机构基于科学认知的独立判断和灵活性。
三、 赋能:多方共享政策红利
新政落地,将为产业链条上的各方带来实质性利好:
患者福音:审批有望提速,药品质量与安全更有保障,获取前沿治疗的通路将更顺畅。
企业减负:注册路径与类别高度清晰化,大幅降低研发的合规成本与不确定性,显著激发创新活力。
监管提效:分级分类标准明确,助力审评资源优化配置,提升监管效能与科学性。
资本导航:清晰的政策导向为投资决策提供强有力依据,引导资金更精准地流向真正有前景的创新项目。
该新政的深远影响,将推动中国CGT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:
加速全球接轨:分类体系与EMA的ATMP、FDA的CGT框架高度协同,极大便利国内产品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,助推中国创新药走向全球。
打通配套链条:为后续出台更细致的技术指南、伦理规范、生物安全细则,以及关键的医保/商保支付、患者援助计划等奠定坚实基础,全面提升药物可及性。
激发源头创新:“其他类”的设置明确鼓励新型递送技术、外泌体、组织工程等前沿探索,为企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创新赛道。
此次《征求意见稿》的发布,绝非一份普通文件。它标志着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正式告别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驶入了由国家顶层设计护航的发展快车道。
清晰的身份认定、科学的分类标准、高效的监管路径——这不仅是中国CGT监管史上的里程碑事件,更是万千患者的希望之光、创新企业的强劲引擎、资本市场的明确航标。干细胞、基因编辑、外泌体等尖端疗法,将在更规范、更高效、更安全的环境中加速惠及中国患者。
期待业界同仁积极参与意见反馈,共同完善这一划时代的政策框架,助力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驶向更加辉煌壮阔的未来!
信息来源: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(CDE)
免责说明: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,原文作者见标题下方作者栏显示,本文仅作知识交流与分享及科普目的,不涉及商业宣传,深创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。如有版权等疑问,请随时联系我进行删除。